时刻蒙恩 ( Moment by Moment I am Kept in his Love )

播放和下载

合唱
四声 下载
女高 下载
女低 下载
男高 下载
男低 下载
伴奏
四声 下载
女高 下载
女低 下载
男高 下载
男低 下载

本首圣诗由网上圣诗班录制

歌谱:1. 四声部简谱        2. 五线谱歌谱

诗歌与唱诗:

诗班在二次创作这首诗歌时,要清楚这首诗歌的音乐表情是虔敬、深情地。
指挥是教会圣诗班的组织者、引领者,更是教会圣乐的指导者。指挥要运用纯熟的指挥技术,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,将赞美诗的灵性与悟性体现在献诗上。
教会圣诗班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排练的,排练时间和诗班员的参与都有较大的随机性。加上诗班员的更换或诗班员的流失,也有个别教会诗班员因着各种原因平时不参加诗班训练,献诗时凑人数等因素,使圣诗班唱诗能力有较大的不稳定性。对此,作为诗班指挥者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
诗班对唱诗排练是指挥的事工中心,排练的效率和质量,直接关系到诗班唱诗质量,献诗的效果是判断排练工作时效的标准依据。
在排练事工中,诗班指挥的听与讲是最重要的。听是发现问题,讲是明确目的和要求。只要解决好听与讲这两个关键环节,排练中遇到的其他难题便会迎刃而解了。今天先来分享一下,听。
听,首先是指挥应具有较好的音乐听觉,有敏锐的辨别力,听辨出细微的音高、音色差别,其次是通过听发现问题。怎样听呢?听什么内容?
首先,听全面。
指挥必经全面熟悉合唱作品,包括思想内容,曲式结构,节奏音型、旋律特点,伴奏织体等,并发挥对赞美诗歌的二次创作的属灵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,制订诗歌处理的设想方案和排练计划。排练时要从整体把握诗歌作品的基本面貌,然后再分步骤抓重点找特点整合处理这首赞美诗。
听全面就是以乐谱为标准,检验听到的是否与总谱有误差、有距离、有不同。排练初期要求诗班员掌握大体框架,不强调支未细节;指挥者要听看结合,使诗班员对赞美诗有一个总体认识,了解声音表现与歌曲的关系,了解声部与声部,男声与女声之间的关系等。
其次,听细节。
包括听音准、音色、节奏、声部、层次、平衡等。听音准,就是对照乐谱、验证各声部、各诗班员的发声演唱是否有错音错谱、忽高忽低、跑调现象。耳朵像移动探测器,到处搜寻,发现问题找出症结,对症下药逐一解决。听音色,就是倾听各诗班员的发音是否正确,是否圆润,是否吐字清晰,字正腔圆,听字头,听声韵是否一致纯净;听诗班员是否有喊声尖声,喉音鼻音等,以及时纠正。听节奏、声部、层次、平衡之间是否有机统一,并要求诗班员先用准确良好的发声方法轻轻地唱。
将音准,节奏把握熟练准确后,提示各声部之间相互倾听,彼此靠拢,主动寻求声音和谐节奏配合,声音大的要收拢,声音松散的要靠紧,虚的充实,太实的声音要唱在气上。听节奏的速度快慢和律动特点、乐谱音符时值与作品表现内在要求是否协调。让嘴巴、耳朵和身体发声管道都积极地投入歌唱。
再就是,静心倾听。
排练后期,要对整首诗歌合唱作一次静心倾听处理。为保证排练效率与质量,那就要求指挥充分发挥听觉功能,反复地倾听啄磨,检验是否有不足或疏漏之处。可单独倾听某一声部;可倾听整首合唱;要倾听无伴奏人声清唱;也可作一次录音进行倾听。倾听的时候要思绪集中全神贯注,排除杂念。无论是听全面、听细节都必须心无旁骛地倾听。如此,指挥才能带领诗班唱出美的的和声。

简介(一)     (来源:《赞美诗新编史话》) 

时刻蒙恩歌
Moment by Moment I am Kept in his Love

经文:“我是葡萄树,你们是枝子;常在我里面的,我也常在他里面 ,这人就多结果子;因为离了我,你们就不能作什么 (约15:5)

      这首诗是由“我时刻需要主” ( 《新编》第284首)发展而来的,是父女两人合作的一首诗。它的产生经过是这样:

有一次,在美国芝加哥城召开世界贸易大会时,举行了宗教集会,会众同唱《我时刻需要主》。这时有一位从英国来的平信徒对惠特尔 (事略参阅第206首)说,我想这首诗表达的意思还不够确切,因为他只说我时刻需要主 (英文原意为:我每小时都需要主 I need Thee every hour),这太不够了,岂止是每小时,而是每秒每分,时时刻刻须臾不可离主。惠氏听到后,虽然口头上说,时刻需要主即含有随时之意,但思想上也觉得这位信徒所说的不无道理。当即集中思想另写了这首《时刻蒙恩歌》,首句为“与耶稣同死,因死反得生,与耶稣同活,因活更蒙恩”(也有译作:“与基督同死,主死算为我,与基督同活,我得新生命”)。接着说无论是在试探、悲伤、软弱的时刻里,每时每刻都有主的同在与恩佑。这首诗后来又传到英国,由英国又传到南非,并且传遍了世界各地。它的歌名又叫《每时每刻》或译作《时时刻刻 (MOMENT BY MOMENT) 。

曲调含叫《惠特尔 (WHITTLE)》。用以纪念曲谱的作者梅.惠特尔(惠特尔的女儿)。这首歌词与曲列入桑基 (事略参阅第54首)等人所编的《圣歌》第一集中 (1896年出版)。

后来惠特尔的女儿梅 (May Whittle,1870— 1963)与慕迪的儿子结婚,就名为 (May Whittle Moody)。从此,在福音布道圣工上志同道合的惠特尔与慕迪终于成为亲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