播放和下载
合唱 | ||
四声 | 下载 | |
女高 | 下载 | |
女低 | 下载 | |
男高 | 下载 | |
男低 | 下载 | |
伴奏 | ||
四声 | 下载 | |
女高 | 下载 | |
女低 | 下载 | |
男高 | 下载 | |
男低 | 下载 |
本首圣诗由网上圣诗班录制
歌谱:1. 四声部简谱 2. 五线谱歌谱
诗班与唱诗:
诗班在二次创作这首诗歌时,要清楚这首诗歌的音乐表情是抒情地。要想把这首深受国内外广大信徒喜爱的抒情赞美诗唱好,诗班的指挥要指导诗班员,首先理解领会词曲作者要表达的作为寻求主的人,对主耶稣基督思念、归属之情。再用恰当完美的和声效果诠释主歌与副歌的旋律,前后要衔接自如,浑然一体,而且把整首诗歌推向高潮,会更加委婉感人。
简介(一) (来源:《赞美诗新编史话》)
经又:“冬天已往,雨水止住过去了 ” (歌2:11)。
这首诗歌是以雅歌第2章10至 14节为主题,把“良人 ”比作基督, “佳偶”、“美人”、“鸽子”比作寻求主的人,用以描写作者对主耶稣基督思念、归属之情。词作者是汪维藩牧师 (简历参阅第62首);曲作者是林声本牧师 (简历参阅第47首)
这首诗原名《雅歌》,写于 1957年春,共三节,每节四句,没有副歌。前两节是主的召唤,后一节是作者自己的回应。汪维藩与林声本是神学院里的同学,也是好友,当时便是他们合作词曲。原诗发表于《圣光)1957年第三期,紧接于蒋佩芬同工根据同一段圣经所写的讲章之后。但这首诗那时在教会内并未广泛使用,却被选入苗文圣诗集。
1957年至 1978年,汪维藩受到了不公正待遇,历尽坎坷,但他向着主的追求未变。1981年,林声本参加《新编》编辑工作时,想起了这首诗,翻出来重唱,感到意犹未尽,便催促汪维藩加写“副歌”。汪于1982年写成,仍交林声本继续谱曲。林在领会其意境及灵意内涵后,在钢琴上弹出了旋律,竟前后衔接,浑然一体,而且把全诗推向高潮,更加委婉感人。大家都认为这是圣灵的奇妙工作。
对于这首诗的创作经过,汪维藩有一段动人的自述:“自 1951年投入中国教会的‘三自’后,便开始摸索一条新的属灵追求道路。1957年写成的前三节是经过六年探索的一个总结:离开陡岩隐密之地,在百花盛开百鸟齐鸣的春天,跟随羔羊基督,与他同行同去。‘副歌’写于1982年春,这是经历了漫长幽谷之后,在又一个春天里发出的一声呼喊。原诗是写春天,副歌也是写春天,只不过在两个春天之间,有一个长达二十五年之久的‘休止符’而已”。
这首诗属抒情型,受到不少信徒的喜爱,且已流传到国外,被译成英、德、日、丹麦等国文字。美国一教会举行全国性妇女大会时,曾有数千人同唱这首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