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思 (一)

播放和下载

合唱
四声 下载
女高 下载
女低 下载
男高 下载
男低 下载
伴奏
四声 下载
女高 下载
女低 下载
男高 下载
男低 下载

本首圣诗由网上圣诗班(环球)录制

歌谱:1. 四声部简谱        2. 四声五线

诗班与唱诗:

诗班在二次创作这首诗歌时,首先要清楚这首赞美诗音乐表情是悲痛地、深情地。诗歌的首句“月有圆缺明暗,常显主恩;人有生离死别,情同古今”。引用于苏轼中秋词中的佳句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”。通过中速较慢的节奏表达基督徒也有生离死别之痛;也表明基督徒不能陷入与世人一样的无限感伤之中。要透过:‘“号声报主再临,喜乐满心……欢愉何能言传,天家相亲。’”来安慰逝者亲人的心。看到将来活泼的盼望与极大的荣耀。诗班在二次创作这首诗歌时,已然是教会诗班代表教会来到蒙召归天的肢体亲友中,给予深情而又悲痛的心灵抚慰。
        指挥在指导这首诗歌时,要紧紧围绕词曲作者要表达的对逝者哀悼之情,对其亲友深情厚意来诠释这首追思歌。从第一、第二大乐句低沉悲痛之情延伸到第三大乐句高潮乐句,如歌如泣表达哀悼之情,注意低音区要婉蜒进行,隐喻歌者对归天家肢体的连绵之情。

简介(一)  (来源:《赞美诗新编史话》)

追思歌

经文:“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,就算比众人更可怜”(林前 15:19)。

        这首诗的歌词是温州周志侃同道为纪念其父母,于 1977年所写。

      周志侃 1931年生于浙江瑞安的农村-仙岩。这是一个山明水秀、景色宜人的地方,被称为“天下第卅六福地”。可是在当时的社会内,民不聊生,何福之有?周志侃的父亲迫于生计,于 l938年挥泪抛妻别子,远涉重洋,旅法经商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,通讯断绝,父亲音讯杳无,当时周志侃尚在小学读书,因经济困难,只得忍痛辍学,到邮电所里去当练习生。以后他随姐姐信主,1948年献身传道,曾先后就读于宁波华东圣经学梡,温州浙东神学院等。

1956年,他在辽宁朝阳教会实习传道时,得到母亲被接归天的消息。回想母亲在坎坷岁月中养育之恩,临终也未得见面,心中无限悲痛。他虽受学校教育不多,但一直努力自学,且喜爱中国文学,便写了一首追思歌,用《再相会歌》的调填词,以寄托哀思。后来日久,词再也记不起来了。

母亲离世的噩耗直到次年才传到海外,他的父亲得悉后非常悲痛,毅然束装归国,独对孤灯生活了二十年。这位老先生在最后患病期间,接受了救恩,并在离世前把圣经读了一遍,至 1976年终其天年。为了表示对离世的父母的思念。周志侃重写了一首追思的诗,原名《天家永远相亲》,用《更加与主接近》的调来唱。l981年他把这首诗稿寄给《新编》编辑部,作为投稿。

诗的首句引苏轼中秋词中的佳句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 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”。作者把它改为“月有圆缺明暗,常显主恩;人有生离死别,情同古今”。一方面表达基督徒也是人,有生离死别之忧;另一方面,说明基督徒不能陷入古人无限感伤之中。要透过严酷的现实,看到将来活泼的盼望与极大的荣耀。作者对此特别解释道:“到第四节笔锋一转:‘号声报主再临,喜乐满心 ……欢愉何能言传,天家相亲。’”安慰天下所有为人子者的心。

赞美诗编辑部的史奇珪牧师 (简历参阅第9首)很有心为这首有中国语文特点的诗配一曲。在读到这首诗后不久,有信徒告诉他沐恩堂有一位姓范的老姊妹患病,估计不久于人世,希望牧师去探望。史奇珪一踏进病人的家,陪伴的人就告诉他,范老姊妹一直在叨念:“今天史牧师要来看我。”这位老姊妹见了牧师,精神大爽,她说她就要离世到耶稣那里去,心中很平安,没有放不下的事,使史牧师也很感动。从病人家出来,史奇珪骑在自行车上,自然地唱出了周志侃写的歌词,回到堂里赶快记下,谱成此曲。

次日,史奇珪再去看望范老姊妹,得知她在牧师走后不久便失去知觉,安然去世。这首赞美诗便与这位老姊妹的归天连在一起了。史奇珪对此事感到希奇,在写此曲的琴谱时,低音区的婉蜒进行,隐含着对归天家者的连绵不断之情。